网站首页 > 教工风采 > 正文

杨世义:教师的价值在课堂

2012-09-28 管理员 点击:[]
“钓鱼岛是中日之间的问题,与美国有什么关系?”“希拉里访华有什么意图?”热点事件刚过去,或者正在发生,相关的问题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瞪大了眼睛,全程紧跟他的思路,听他讲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往往被学生们视为枯燥、无趣的代名词的思想政治类课程,杨世义上来却深受学生们喜欢,学生评教满意率都在98%以上。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听了他的课,“改行”学了政治。他靠什么抓住了学生们的心呢?
课堂上的“三贴近”
“让我完全颠覆了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解!”林学木科专业的陈正娇是理科出身,以前一直最恐惧最反感上思想政治课,她说:“杨老师的课轻松又有趣,讲的事情特别有意思”,“没想到在毛概课上还补了很多新鲜的历史知识。”就算是夏日炎炎的午后第一堂课,大家也会听得兴致盎然,“中午不睡觉,下午上这课照样不困”。
给陈正娇印象最深的是听“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好,学会用,这四个字杨世义花了好几个课时来讲。举的例子从伟人毛泽东,到土地革命如何要区分贫农、中农和富农,再到班干部管理班集体如何做不同同学的工作,“讲的很结合实际”。他还让学生走上讲台谈自己对“实事求是”的理解,争取附加分奖励。想到要发言,陈正娇一紧张,随手拿了本书就上了台。杨世义笑着对全班同学说:“看看,这就是还脱离不了‘本本主义’嘛!”即便是轻松打趣,他也忘不了要结合下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正是杨世义对自己教学的要求。
“他特别喜欢讲方法。”陈正娇说,杨老师爱告诉他们遇到问题首先多问“为什么”和“凭什么”。以前作为理科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东西“什么都不懂”,现在她不仅对一些理论“懂了”,而且还“会用了”,明显感觉到“自己分析问题更全面了,处理问题没以前那么偏激和冲动了。”
只有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教会学生思考判断,让他们走出课堂还能把学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教书也是树人”是杨世义对自己工作的期许。“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终身受益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点。”
功夫还在课堂外
“他上课从来不带书,端个杯子就进教室了。”学生们说。但千万别就此认为,从来不带书进课堂的杨世义上课很“随便”。他坚信,只有力求完全脱稿讲课,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放得开”,“对内容不熟很难与学生形成交流互动”。
事实上,为了做到不带书,杨世义付出的远远要比带书上讲台多得多。
从1997年毕业来校工作,杨世义已在讲台上耕耘15个春秋了,算得上一名“老”教师。尽管如此,为了实现脱稿,每次课前他也至少要花上一小时再看看教学内容和思路,即便已经讲过多次。有时遇上准备数据多的资料,花的时间还会更长。于是在他的课上,古今中外无论典章制度还是伟人轶事,或者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但凡课程相关的资料,他似乎都能信手拈来。清晰的思路,配合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总有享受“大餐”之感。
为了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当前学生们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他的教案总是不断更新,随时补充。食品安全、“三农”问题、黄岩岛事件、东海摩擦……当前什么最热门,什么就是进入他讲义的首选。当然,举的例子绝不能只泛泛而谈,“要是自己都不清楚,又怎么让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例如要讲钓鱼岛问题,他就花了大量功夫想办法查历史,查文献,上网浏览新闻,了解前因后果。
杨世义清楚记得,生平上第一门课还是在教案全手写时代,他整整用了一个暑假准备,写了5大本教案。他说:“如果教师不下苦功夫,就不可能拿出东西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这背后杨世义倾注的心血难以计算。
因为爱岗所以敬业
去年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后,他被推荐代表我校教师参加“四川省第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且获得了文科组二等奖。面对获奖杨世义显得挺淡定:“其实最看重的还是学生对老师的认同。作为老师的价值就主要体现在这方面,这是职业认同的问题。”
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去,当然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15年来,他把大部分的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上,对于工作他一直怀着一种诚敬。热爱自己的职业,是他保持这种态度的原因。他说,当今的社会充满诱惑,在一些人看来不少的职业都比高校教师更有诱惑力,但他喜欢自己的教学工作。
“前不久有个05级的同学发短信,说是考上了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杨世义说的这个同学叫郭海龙,原是资环学院05级的同学,自从听了他的课不仅对思想政治着了迷,还在本科毕业后“转行”考取了江苏省党校的硕士生,现在又考上了北大。一说起学生取得的成绩,杨世义有抑制不住的兴奋。每当听到同学热情的掌声,或是宣布一门课程结束,有同学拿着课本找他要签名、求合影时,这是他感觉最高兴和欣慰的时刻。

“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上公共基础课的教师,个人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课堂上。”杨世义说,他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太多乐趣,也看到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上一条:当好老师——记“四川省优秀教师”赵茂俊教授 下一条:李志琼: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关闭

主办: 四川农业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 四川农业大学工会

E-mail:offxgh@sicau.edu.cn  联系电话:0835-288596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新康路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