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务民教授(1920年10月15日—2008年6月22日),四川隆昌人,1945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农学院农业病虫害学专业,1950年8月,在植物病虫害系任助教,1955年四川农学院独立建院后,任职农学系植保教研室,执教农业昆虫学,1959年四川林学院在雅安独立建院,张务民教授任林学院森保教研室主任,教授森林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和害虫化学防治等课程。1973年四川林学院撤销后,张务民教授与张小留、蔡霖生、阙再炅、王国龙、邱德勋、龙斯曼、李景熹等七位教师回到四川农学院组建了林学专业,并承担森林昆虫学的教学工作。
务实笃学,扎根林间
张务民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森林昆虫学专家和高等教育工作者,1950-1959年曾在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研修,师从著名昆虫学家周尧、蔡帮华等教授,其间参与我国第一部高等院校本科《森林昆虫学》教材的编写。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曾承担“紫胶虫人工培育技术-紫胶虫生态适应区域北向迁移可行性探讨”,指导“油松球果小卷蛾的防控技术研究”,主持“四川马尾松毛虫主要天敌昆虫的研究”,查清了四川马尾毛虫天敌昆虫资源状况。
张务民教授所开展的有关卵寄生蜂的生物、生态学和繁殖技术研究,成功实现了几种平腹小蜂的人工规模化繁蜂,在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川农大森林害虫生物防治学科(时称)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四川省森林害虫综合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荣获198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务民教授指导“油松球果小卷蛾防控技术研究”工作
治学严谨,哺育桃李
张务民教授在教学和科研究工作中,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实事求是、踏实严谨的作风。1996年,他不顾75岁高龄和山区条件的艰苦,亲临项目试验基地驻点,指导“杉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为该项目的顺利完成并获得199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在研究中付出了不少精力和时间,但是张务民教授却不愿意列入主研人员名单人,而是选择把科研成果完完全全归功于自己的学生。
张务民教授关心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人才建设和学科发展无私奉献。他甘为人梯,不仅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还无私帮助年青教师解决生活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潜心教学和科研工作。一名新进教师初次开课时,由于当时的政策规定,新教师开课只允许按照章节依次推进,但由于特殊原因需要早日解决职称问题,想一次将全部课程拿下,为了得到教务处的许可,张务民亲自出面担保,声称:“我的这个学生基础扎实,语言表达力强,讲课会比我讲的还好,假如出了问题由我负全部责任”。他多次告诫青年师生对待科学必须实事求是,决不可弄虚作假;写文章一定主题鲜明,要反复推敲,前后呼应,逻辑清楚,用词准确恰当,不能马马虎虎,“记得第一次发表论文,张老反复修改,我前后共修改了十一次才得以发表。”张务民教授的学生杨伟回忆道。
张务民教授指导林学77 级课程野外实习
张务民教授一生学林,一生爱林,把青春奋斗融入了林间的每一棵苗木,将“川农大精神”浇注在林间的每一寸土地。他对四川省森林保护学高等教育和森林害虫综合防治,以及川农大森林昆虫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资料来源:张务民教授的学生、同事及家属回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