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总体部署,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本网特别推出【强师德 正教风 铸师魂】专题栏目,报道你我身边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一线教师们,倾听他们默默育人的点滴故事。(新闻热线028-86293317,联系人李劲雨。)
————————————————————————————————————
人物简介:陈兴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教师,农学院教代会主席;《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西北植物学报》等多家杂志审稿专家;长期从事植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参)编教材、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新型设计专利8项、编制地方标准2项。此外,还一直致力于乡村的扶贫工作。
桃李满蹊用爱育才
陈兴福于2003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在同学们看来他一直是“亲切”“和蔼”“总是微笑着”的。“育才和药材是完全不一样的,药材我可以放置几年再研究,但同学们是需要时刻关注的。”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他特别鼓励同学们找他谈心,无论是学业上还是思想上的问题,他都会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疑虑,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同学的特点给出中肯的建议。
谈及同学们转专业的问题时,陈兴福微微叹了一口气,“大学时期转专业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并不反对,但很多同学是盲目的。”陈兴福在每次签字批准之前都会反复向学生确认,他们是否明确自己的特长和目标,是否准备好面对转专业带来的学业与精神的压力。
“老师虽然很是亲切,但是在学习方面对我们可是高标准、严要求。”2017级中药一班班长付沂临讲道。陈兴福经常劝诫小班同学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并且每次班会都会举不同的例子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他曾讲到,“老师只是领路人,具体学习方法的探索还是要靠自己”。
“陈老师确实是一个优秀的领路人”,他不仅对学生们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任何事也是一丝不苟。在一次小班班会前,陈兴福参与了一场教师会议,会议结束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些,而此时距班会开始仅剩五分钟。小班班长付沂临便打电话提醒,“我听到陈老师边跑边喘着气跟我道歉说他马上就到,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其实这种不可控因素影响迟到是正常的,但他却总是要求自己守时。”
潜精研思用心培药
在科研方面,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即是陈兴福的专攻,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中药材栽培。四川本就是中医药盛产地区,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阿坝州、甘孜州的川贝母、江油的川附子、中江的丹参还有麦冬等这些四川地道药材都是陈兴福科研品种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化肥药物及土壤问题也是陈教授科研的一大方向。“近几年,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面源污染愈来愈严重,这让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陈兴福说道,“不仅要优质高产,同时也要改善土壤环境。近几年的中药材种植都是采取这个思路,通过有机与无机肥的施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土壤质量下降,重金属含量超标,如何通过有机无机肥料的施用来改善土壤从而达到中医药材的优质高产便成为陈兴福的研究课题。在他这一代农作物科研工作者中,陈兴福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是他选择了学科,而是学科选择了他。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于是几十年的科研工作朝着更深处探索;而作为教授的他,人才培养也一直没有松懈。在某种意义上,科研和人才培养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陈兴福心里,科研和人才培养虽然有别,但不乏共同点。他认为不论是科研还是教育人才,最重要的都是根据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
救危济困用情扶贫
在2008年,为帮助边远山区发展农业经济,搞好“三农”建设,陈兴福前往九寨沟县开展党参栽培的研究。“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他正乘坐着开往九寨沟的车。在那次地震中,他坚持在重灾区之一的九寨沟县进行科研考察,历时10天久经辗转才返回学校,这是他扶贫工作的开始。后来,他先后前往阿坝州茂县、小金县新格乡马鞍村、甘孜州雅江县米龙乡米龙村等地开展地道中药材扶贫培训。
说起扶贫过程中的工作时,陈兴福说:“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使百姓获得长期的富裕,并非仅仅指政府给百姓送米送粮油。想要从根源上解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对于我们而言,利用农林院校老师的知识来引导产业的发展是精准扶贫形成产业的关键。”据了解,陈兴福的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搞优质高产栽培研究;二是引导当地的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三是利用自己的技术去帮助农户提高产量。“一般到一个地方之后,我会写一个简单的建议报告,并且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当地有关部门和百姓们遇到困难时可以直接联系我。”用心、负责,对待扶贫工作他亦是如此。
“现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论是学习或是科研都应务实,切忌浮躁。不要急着将自己定义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位置。”这是陈兴福对后辈真挚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