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联系。“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论断。进入新发展阶段,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工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新思路、实现新发展。
一、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论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目标要求,对于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工会确定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部署重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发展阶段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新发展阶段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党将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与以往的发展阶段相比,新发展阶段具有许多新的特征。
(一)在发展主题上,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在发展要求上,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四)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时期,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需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五)在发展战略上,更加注重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问题凸显。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制度层面的深层次矛盾正在不断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生命力。这就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改革完善、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工会正处在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更大作用的机遇期,处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工会改革的攻坚期,处在推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工会工作的对象、领域、任务、方式、环境等随之发生许多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会工作对象更加多元。随着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加快发展,经济体系不断优化升级。与此相适应,我国职工队伍在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与2015年相比,2020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150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2961万人。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就业群体大量涌现,成为我国职工队伍的新生力量。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相比,这一群体具有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机会互联网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就业契约去劳动关系化、流动性强、收入不确定等特点。这对工会整合不同层次职工需求、协调职工队伍内部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保障平台网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工会工作领域更加广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趋势,社会公众的自主意识、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工会是我国社会治理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尤其是280多万个基层工会组织,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其庞大的组织体系、广泛的社会影响,决定了基层工会参与基层治理的独特性和必然性。许多社会组织以职工为工作对象,工会工作领域也成为一些社会组织介入的“开放空间”。这些都要求工会扩大组织覆盖、服务覆盖,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把工作重点下移到街道、社区,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协调劳动关系、扩大社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开展民主协商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会工作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从建功立业看,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远远低于西方工业强国的水平。这就要求工会把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从维权服务看,实现共同富裕,迫切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当前我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存在诸多短板,新业态就业群体、农民工、城市困难职工等群体利益的实现还有不少难点和堵点。同时,职工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迭代提升,正在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生活品质转变,从满足物质性需求向体面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等社会性、精神性需求转变。这就要求工会适应职工群众需求变化,聚焦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精准发力,不断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改善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从维稳工作看,统筹发展和安全,迫切要求更加重视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当前我国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但受科技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特殊时点、特定行业、部分人群存在劳动关系矛盾潜在风险,劳动关系矛盾向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扩散的风险不断加大。这就要求工会以更大力度做好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新发展阶段信息革命深入发展,工会工作方法手段更加智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成为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生产方式从原来的机械化生产逐步向智能化生产转变,组织方式从原有的工业“流水线”和“格子间”式的集中化、标准化向“在线零工”式的分散化、灵活化转变。与之相适应,劳动者的工作场域从固定的工厂转向开放的社会,工作时间从被动接受转向一定程度的自主决定。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新空间,成为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大平台。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群体中职工占69.7%。随着职工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在线化,传统的线下型、单向型工作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就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会建设,推动工作方式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
(五)新发展阶段国际治理格局加速演进,工会工作国际环境更加复杂。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劳工治理越来越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区域经贸合作中,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挂钩已成趋势。目前,我国已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且提出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此外,我国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4.4万家企业,从业员工达374.4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26.6万人,我国企业遭遇的跨国劳工纠纷越来越多,职工队伍稳定面临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深入参与国际劳工标准的研究制定,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为全球劳工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研究探索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工会工作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要把握“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强化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推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一)在总体要求上,进一步强化“三性”主线。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主线不动摇。在政治性上,适应职工队伍结构变化、工作对象更加多元的新特征,更加广泛地把包括新生代农民工、新业态就业群体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好引导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在先进性上,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着力推动经济建设主战场向新发展格局延伸、向科技创新领域拓展、向提升职工素质聚焦,承担起推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发展责任。在群众性上,适应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新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新目标、职工群众新期待,更加积极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担负起推动职工权益实现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
(二)在思想引领上,进一步突出三个重点。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团结的力量。要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日益严峻复杂的新挑战,适应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用职工听得懂、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引导广大职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不断提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职工,广泛宣传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把广大职工的干劲、钻劲、闯劲鼓舞激励起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导职工,将创新发展作为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的动力源泉,协调发展作为推动工作、服务职工的基本方法,绿色发展作为引导职工践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的价值导向,开放发展作为拓宽职工视野、增进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途径,共享发展作为维护职工权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在建功立业上,进一步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亿万职工投身“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重要目标。要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下功夫,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着力促进区域联动、体现产业特色、丰富载体内涵、拓展竞赛领域,为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要在坚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着力增强职工创新意识、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在坚持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上下功夫,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使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四)在维权服务上,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水平。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新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向,也是工会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提升维权服务层次,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在维护好职工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技能培训等劳动经济权益的同时,把维权服务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精神文化、安全环境等方面延伸,为职工提供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充足的生活福利、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注重提高维权服务质量,改进维权服务方式,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开展更宽领域、更有实效的集体协商,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服务项目,推动维权服务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准化服务发展。更加注重拓展维权服务领域,在做好劳动模范、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维权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包括广大农民工、新业态就业群体在内的全体职工的普惠性服务,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五)在组织体制上,进一步实现组织、工作、服务“三覆盖”。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是工会改革的重要方向。要适应社会结构和人口流动、产业模式和组织方式、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多群体中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工会服务的有效覆盖。在工作领域上,坚持传统经济领域与非公经济领域、新经济领域统筹,在巩固传统领域建会入会基础上,重点紧盯非公有制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社会组织、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拓展建会入会新的增长点。在工作对象上,坚持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并重,特别是针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的不同职业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产业工会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区域建会等多种方式,集中推动重点行业、头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吸收新业态就业群体加入工会。在工作范围上,坚持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兼顾,既要推动境内企业包括涉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又要积极推动中国海外企业完善履责合规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六)在运行方式上,进一步推进“四化”建设。推进工作方式改进创新,是适应形势任务变化的需要,是满足职工群众新期待、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进工会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使工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在制度化方面,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维权服务、劳动关系协调、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等制度,推动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动工会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在信息化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媒体宣传、就业服务、技能提升、法律维权、职工帮扶、文化服务为重点的全国工会网上服务平台,更好地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引领职工、凝聚职工,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在社会化方面,从过去的“关门办会”、“自说自话”向“开门办会”、“大合唱”转变,从“被动社会化”向“主动社会化”转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运用社会力量办好工会,探索利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方式推动工作,培养专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壮大力量,打造党政支持、社会配合、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在国际化方面,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充分发挥工会民间外交优势,深化工会和职工对外交流交往合作,打造工会的国际人才队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劳工治理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加强工会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工人阶级故事、讲好中国工会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应有作用。
(作者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