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工风采 > 正文

王文明: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人文情怀

2012-04-10 管理员 点击:[]
1985年他毕业于我校农学专业,毕业后曾在四川省农科院工作七年,是我校招收的第一位硕博连读生。他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度过了3年博士后生活,之后的10余年间留学美国继续他的研究生涯。
他是我校2009年底启用“诚聘海内外英才”计划以来,首批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他就是王文明,现任我校水稻所病理实验室主任。
生活重随性:做充满理性之心的普通人
初见王文明便被他一身打扮所吸引:一件羊毛衫,一条牛仔裤,一双白色旅游鞋,感觉与大众心中高级知识份子形象不大搭调,却也颇显其几分激情与随性。
水稻所党总支书记吴先军如此评价王文明:“他是一个耐心、细心且非常有毅力的人,是一个忠于信念并真正搞研究的人,是一个在世风浮躁的环境中依旧坚守信念的人。” 吴先军感慨万千。
工作中的王文明为科研十几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任烈日炙烤脊梁,任汗水打湿外套,却无怨无悔,但生活中的王文明却是另一番状态。
与很多理科生不同,王文明在做科研之外最大的兴趣是阅读西方哲学经典,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正是他的这个爱好,形成了他在做生活中独特的人文情怀。
生活中的王文明始终充满一颗理性且热情的心。对于他实验室的所有先进设备,他都愿意和所有科研人员共同分享,并在博客里邀请别人使用。心胸开阔、愿意与别人分享,也是王文明的一种生活态度。
在讲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王文明一再强调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取得的成绩都是幸运而已。他说自己最大的特点是笨,因为笨所以必须不断学习。
教书重育人:做充满仁爱之心的授业人
王文明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十分随意。“不用话筒,走到学生中间讲课。带给我们最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在幽默风趣中启发我们思考,王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互动教学!”农学专业08级1班的张静在听了王文明给他们做的农业发展动态报告后说。
初来伊始,王文明主持《分子生物学专题》博士生课程,每节课他都要求学生签到。有一次,他发现到场学生只有17人,而签到名单上却有20人签名。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告诫学生人生最大的智慧是以慈爱诚实待人:“如果一个人真的这样做,常常表面上是自己吃亏,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得最大益处的是自己。”王文明诚恳的话打动了同学,一位同学在回复中主动承认了错误。
“我们活在世上都会有苦难,关键是如何去面对。比如做实验时,我们都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这时,千万不要灰心气馁,要有看见希望的眼光。” 在课程结束时王文明在微博上告诉大家。
没有强迫,没有谁是老师谁是学生的区别,不愿意听课可以,但却不能不诚实。王文明就是这样不但教给学生们知识,还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他还成立了一个“小组会议”,每周五由两名学生讲自己所读过文献,因为只有讲出来才说明你真正的明白了文献的意思。“整个会议非常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发问,气氛非常活跃、愉快。”王文明的博士生郭晓艺说。
工作重认真:做充满敬畏之心的科研人

虽然讲授、分享知识的方式很自由,但王文明对科研的态度却异常严谨、认真。他要求实验室所有的人“不懂就问,积极主动,刻苦努力,不准瞎弄,试剂耗材,小心使用,杜绝浪费,事半功倍,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出现问题,立刻补救”,从这48个字中,不难看出王文明的严谨。
  “我是怀着一种敬畏之心来做科研的,我只想探究大自然中存在的一些真理。”王文明如是说。他给实验室每一个成员提出了“SUCH”即:Safe、United、Clean、Harmony的要求,要求每位成员时刻谨记。
  “由于各方面压力,从回国到现在近一年时间里,王老师的头发已经白了很多。”王文明的大弟子黄衍焱说。
  王文明现在虽然是“老板”了,但他是还坚持每天做实验,对实验室每一样器材都很清楚,诸如给幼苗浇水、跑PCR等很小的实验步骤他都会亲自操作,“有时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师母都‘抱怨’了,心疼地提醒他拼命工作也要注意身体。”黄衍焱不无感概。
  为了提升科研的硬件设施,王文明积极引进美国一些先进东西。他此次回国的第一个工作重点是构建人工气候室。“这个人工气候室建成之后,将会为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模拟自然环境,就不受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了。”提起这些先进实验设备,王文明很兴奋。不仅如此,他还引进了我校第一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海外打拼多年后回到母校,王文明意在为母校建设增砖添瓦,也意在为祖国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上一条:刘诚:跳出框框教数学 下一条:侯超平老师:把三尺讲台扩建

关闭

主办: 四川农业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 四川农业大学工会

E-mail:offxgh@sicau.edu.cn  联系电话:0835-288596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新康路36号